首页 > 新闻 > 国内 >

韩寒杯中窥人全文赏析(名人对韩寒评价)

发布时间:2023-10-31 12:57:38来源:网络转载

如何评价韩寒一战成名的文章《杯中窥人》?

一、极重模仿

他的文风像极了钱老,但差很远,《杯中窥人》只是利用钱老的文风把点上的事情铺开来写,对副词的把控,对偏正词的使用都挺好,尤其是句子的结构,是我喜欢的民国风,可以看出,他应该是经常写作。我读了几遍这文,每次都间隔几天,我发现这里面还有点鲁迅的味道,在后半部分,还有点野味,香气却够吸引人。

二、旁征博引

韩寒一定准备了大量的可以上得了台面的资料,这些资料,不管是他父亲还是他自己整理的,一定是有的。以一个少年去记住那么多的资料是比较难的,韩寒应该是着重记了一些,可以套用的那种。文中基本上都是被博引连贯起来的,乍一看,感觉知识极其渊博。其实他很可能就读了某本书的一章,看到好的点就记下来了,以备后期写作需要,这是很多文人习惯用的方式,我当时在西方比较文学考试时的作文写作中就用过这个方式,效果是很好的。

三、主旨深刻

此文讲求人性,这个主旨本身就很深刻,透过一种物理现象来联想国民性,作为一个少年,是比较出类拔萃的,当然,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这样想,但用以上二点的人是少之又少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读钱钟书的学生是非常非常少的,读了钱钟书能理解透的更是少得可怜,想必韩寒读了《围城》很多遍,记了很多上档次的点。我在这里告诫一下同学们,钱老的《管锥编》是相当牛的一部作品,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。

四、环境渲染

韩寒的父亲对韩寒是有一定影响的,很大程度上韩寒的思想是接替了他父亲的思想。他父亲定是个聪明人,自己写的文一定不能露出真实水平,只是大众一般即可,而把所有的东西在平时生活中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韩寒,他是个很聪明的人。

韩寒《杯中窥人》中一句'思想便向列子靠近'什么意思?

我想到的是人性,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。鲁迅先生阐之未尽。我有我的看法。

南宋《三字经》有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,可以严谨地律己;接触社会这水,哪怕是清水,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,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,渐渐被浸润透。思想便向列子靠近。

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,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,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,这些清纯的不得了的人未浸水,不为社会所容纳,“君子固穷”了。写杂文的就是如此。《杂文报》、《文汇报》上诸多揭恶的杂文,读之甚爽,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。

其实不然,要细读,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——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。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,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,要引官为荣。可惜官位抢手,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,所以,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。

写到这里,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,撑足了杯子。接触久了,不免展露无遗。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。一个人起先再狂傲,也要慢慢变谦虚。

钱钟书起初够傲,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、叶公超,被贬成“太笨”和“太懒”。(孔庆茂:《钱钟书传》及《走出魔镜的钱钟书》)可惜后来不见有惟我独尊的傲语,也算是被水浸透了。

李敖尚好,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,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,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。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,他就照照镜子(《李敖快意恩仇录》,中国友谊出版社),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?

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。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《舌华录》里,《舌华录》是什么书?——笑话书啊!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:“吾儿乖,待汝老时,纵有一身才华,切记断不可傲也,汝视《舌华录》之傲人,莫不作笑话也!”中国人便乖了,广与社会交融,谦虚为人。

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。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,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,碰上正常的脚就称“大脚”;中国人说惯了“小话”,碰上正常的话,理所当然就叫“大话”了。

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,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。幸亏胡适病死了,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。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。

写到这里,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。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——犯罪。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,我也读过大量批评、赞扬美国的书,对美国印象不佳;但有一点值得肯定,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,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。

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,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,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,便会……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,由文字可以看出,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,拉丁文里有个词叫“Corpusdelieti”,解释为“身体、肉体”与“犯罪条件”,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。

写到这里,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。

扩展资料

写作背景

在《杯中窥人》这篇作文中,韩寒由现象深入本质,将人生比喻为一个投入水中的纸团,它会慢慢被水侵蚀。慢慢向下沉落,直至沉入杯底。人生本来洁白无瑕,但一投入到社会之中,就会被社会这盆“脏水”所沾染、侵蚀。

逐渐失去它的本色,直到完全堕入到这个社会之中而无法自拔,这样的构思表现出韩寒才华横溢的天资。评委们看了这样立意奇特的文章,感到非常惊讶,因为这是一个对专业作家都非常难的题目,一个16岁的少年,思维竟然如此敏捷,笔锋如此犀利!韩寒于是成为唯一一位3篇文章全部入围的获奖者。

这是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。当时韩寒根本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,错过了复赛。举办者得知具体情况后,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。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,重新命题。为了公平起见,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。

主编李其纲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,拿来一个玻璃杯,把一张纸揉成一团,塞进有水的杯子里,只说了一句话:“就这个题目,你写吧。”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,纸团沉到杯底,韩寒的文章却浮出水面。

韩寒杯中窥人全文赏析(名人对韩寒评价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